欢迎加入中国茉莉花行动部落

我们来自同一个家园,那里毒草丛生。
我们来自同一个部落,那里毒蛇横行。
我们播种茉莉,为了呼吸自由的芳香。
我们移植鲜花,为了拥抱春天的曙光。

Friday, March 30, 2012

熊焱:闲来话刘刚

刚刚收到熊焱熊的Email,对我多有溢美之词,但我理解更是对我近日言行的支持和理解。见到独立评论上近日对我的文章反映不如预期热烈,有些人就频繁对我造谣。赵岩就反复造谣说我是刘三桂,还是秦桧,说我找不出三个朋友,还要跟我打赌说,如果我能找到三个朋友,他就倒立在法拉盛走三圈,还说要他家里的姐俩倒立。那我就不妨转一下熊焱给我的Email和他公开发表的文章,同大家分享,看看这熊焱熊是否能算是我的朋友。还有,楼下王军先生刚刚转发一篇我同王军、薛伟、舒洋一道举杯饭醉的照片,见链接: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201717

这里总该算我公开列出三个朋友了吧?我等待着赵岩能够尽早实现他的诺言,尽早在法拉盛倒立行走三圈,当然也期待赵岩所谓的俩姐妹尽早表演双双倒立。

从熊焱的文章也可看到,我的文章和讲演还是引起很大轰动的。另外,就在我关于唐宇华案件的演讲上网的当天晚上,立即有上海市政府的官员同我电话联络,谈及我近来的一些文章和演讲。想来这唐宇华的上司已经急不可耐地就唐宇华案件来与我沟通了。相信唐宇华的委托人“铁道部”、“中铁信”以及在我的演讲中提及的一些其他相关机构和个人都已经成热锅上的蚂蚁,但愿他们也能尽早同我沟通,如果态度好,我会放他们一马。

顺便预告一下,我今天同王军主席等人商定,我今后将定期地作类似的演讲,逐一解剖海内外各类敏感事件。下几期的演讲将重点解剖王军涛、胡平、冯正虎、刘路、叶宁、严庆新、张琪等人,重点解剖受雇于中共国安局、或者台湾军情局、以及其它国家情报机构合作的某些人士。
----------------------

闲来话刘刚

熊焱

在我天安门的好友中,除了那位从德公(此处是从我的老乡曾文正公演化而来,有点典故),就是秦城难友刘刚兄了。为这位老兄我都写了他两篇文章了,而且通篇没有一个贬义词。第一篇是我九二年刚来美国时发在当时的新闻自由导报上,当时刘刚老兄正在东北坐牢,且受到中共政府虐待。我记得那篇文章叫记秦城难友刘刚。第二篇文章是刘刚出了一本关于天安门的书。我当时刚从韩国回来,看完以后写了一篇马后炮序言。把刘刚在秦城监狱的趣事描写了几件,以帮助读者了解一位科技大学的学生何以写出洋洋洒洒的小说来。并说刘刚简直是个天才。

是的刘刚是个天才。当年一九八八年北京大学的民主沙龙是他构建和组织的。后来共党把它记在王丹的帐户上,给王丹带来牢狱之灾。这便是后话了。这个天才把物理学束之高阁以后.干起了革命家的事业。出狱之后来到美国,几年下来,他成了金融专家。我是很服的。

我和刘刚平时很少联系,二零零八年我从南韩回到美国本土,他得知我在板门店出没了几次以后,频频来电,想出了许多高深莫测的话题。差点使我蠢蠢欲动。使我不得不又服了他一回。

最近刘刚动作和言论都很多,使我这位天安门老友不得不对他加倍关心。记得我当年也是一位猛冲猛打的人,但是与刘刚比起来,简直两重天了。就他最近的言行论,我不仅佩服他的学识才华,更佩服他的道德勇气,他的敢作敢为,他的身体力行。他思维严谨,但又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他真的称得上是铁血汉了。在共党监狱里做铁血汉虽不易,但更不易的是在大都市里无私无畏。

刘刚是我天安门的老友好友,作为私人朋友,我每次都要说,刘刚兄,要保重。言下之意是要take it easy.

但是放下电话,我总是说,不服不行!

我相信,刘刚将有非凡的成就。一位天才,一位精力旺盛的有才华的天才,一位无私无畏又能身体力行的人,一位有传奇经历而又思维严谨的人,一位不拘一格又能脚踏实地的人,我相信他必有大成就。

刘刚兄,我在时刻关注你。并为你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赐你大能,作符合他心意之事。

1 comment:

  1. 刚刚读完从德兄的《六四日记》,又遇上了刘刚兄的大作,我顺着封从德《六四日记》的记事记史的思路读刘刚的书,几十分钟以后,发现不大对劲。这本书横看竖看都是一本小说。 好在我本人曾經专门学过文学,对小说的作用,功能,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及创作的难度有十二分高度的评价。记得有人说过小说比历史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活。 一句话,我很珍惜小说。于是我又只好把刘刚兄的书从头读起。

    书的内容读者可以自行解读。撞击我心灵世界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天安门运动中深虑远谋的刘刚。关于刘刚,军涛兄在其前言中评得最为中肯,在此我讲一件发生在秦城监狱的事。

    在我看来,刘刚可以说是个奇才,他原本是科学家的料,读的也是中国顶尖的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在他又在纽约做金融工作,时逢天安门运动二十周年之际,他又写出一部厚厚的小说来,读者若是不了解他某些更绝的故事,恐怕是不太相信的。

    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记。从1990年12月到我出狱的1991年1月21日中午,刘刚与我是隔墙的邻居,他被单独关押在78号牢房,我同北京人艺的编剧作家王培公住在77号。通过自制密码敲墙壁,我们建立了一个“地下通讯站”。那真是一段高兴的日子,就像在战壕里见了老战友一样。刘刚是个闲不住的人。我记得到了坐牢的后期,我过的日子是整天头上裹着毛巾做回文诗,刘刚做什么不知道。忽然有一天中午,厕所里想起了密码声:噹噹!噹噹噹噹!噹!我知道有情况,趁狱卒不在,溜进厕所。天啊!刘刚那边塞进来一纸条,他已顺着暖气管打通了墙壁。我们立刻进入电影状态,高度兴奋紧张,大有越狱就在眼前的意思。此后几十天,我们就以这条秘密通道为中心,传递各种信息,从天安门教训到诗词歌赋,从行动纲领(当然不是越狱纲领)到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刘刚传来的东西还真多,像传真机一样地发个不停。原来他传给我一部他写的书,大意是把数学当斧子一样在经济学和物理学中猛砍一气,修理修理它们。整个就是一本大书。我除了回应几首回文诗以外,只好做他的读者了。更绝的是,有一次他传过来如何把发霉的烂窝窝头改制成香喷喷的玉米饼。方法到今天我还记得:先把烂窝窝头皮剥掉,用可怜的菜汤搅和,捏成饼,放在暖气片上,下一顿即可食用。这方法太绝了,减轻了我们许多困苦,尤其我湖南人不习惯吃窝窝头。玉米饼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作为狱中经验传给那些还在共产党监狱的人们。这一发明比写几本书还要实用。

    这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刘刚。无论是在天安门指点江山,还是在狱中大义凛然,猛读牛顿爱因斯坦,挖掘地下通道,甚至制作玉米饼,刘刚总是别出心裁,又不声不响。有了这个背景,我们才会了解书中的刘刚(符瑞)和写这本书的刘刚。

    刘刚兄的这本小说当然写得没有Charles Dickens 那样地道,大坏蛋写得不够,矛盾冲突总是想要充分表达又没有彻底表达,就像夏日里大街上女人们穿的裙子一样,时间场景也跳得太快,最后还附了许多不是小说的文章,尤其不够的是他可能怕得罪我们这些还活蹦乱跳的战友们,除了吹捧外,鲜有揭示人物心中的内在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紧张。不过以刘刚的个性和才华及他不声不响的特点,下一回他拿出来的东西恐怕就是《秦城记》,那时我们说不定把它当《双城记》看。

    那么刘刚的书好在哪里呢?在于他的大胆开创,他尝试在记人记事和大胆想象之间打出一个通道,以此来深化人们对1989年天安门那场伟大的民主运动的了解,对六四大屠杀那场悲剧的了解和反思,对那场历史事件中复杂的人和事更加理解和关注。他更想用通俗一点的形式来告诉年轻的广大的中国学子:你们知道二十年前的事吗?

    坦白的讲,刘刚的思路正合吾意!因为生活和现实是如此的复杂,何况那样一场大的历史事件。过去我们总以为凭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所思所想所感所触所记所言所虑所谋就能穷究事务的本末和原理,其实很难。我们需要更多的形式和方法,需要在事实和想象之间做大胆的探索。

    刘刚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天安门的人和事怀有深厚的情感,就在他大胆想象的同时,也始终保持创作之德,这与那些乱写一气的人完全不同。这使我想起了芝加哥三一神学院我的老师 Dr. Kevin Vanhoozer 有关文本,作者,和读者关系的论述。简单说,文本比较像一个人,而不是事物,真正的读者,几乎是朋友。刘刚想通过此书与读者沟通,让我们做他的读者和他的朋友吧,诠释他的书也诠释他这个人,并诠释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就Dr. Kevin Vanhoozer 的观点来看,读者更任重道远。

    从天安门到秦城监狱,一路铁血;从北京到纽约,处处风流。这是刘刚给我的印象,也是秦城铁血汉的新书给我的印象。愿这本书能再造风流。

    ReplyDelete